同时,他还表示汽车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只做零件投入很大,绝对是烧钱的生意,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
言论一出,顿时就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热议,其实,早在7月6日,余承东就在微博表示,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M5和问界M7都采用了增程模式,通过发动机燃油发电的方式转换为动能,从而驱动汽车。
但是,作为传统的汽车厂商,比如比亚迪、长城、吉利等等都没有采用增程模式。可见,增程技术落后,结构简单,缺乏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做到更高经济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然而,市场需要与技术难度没有直接关系。余承东所提到的高压平台和快充基础建设还未完善,电池特性还不确定,同样是事实。因为技术尚未成熟,在过度阶段中,增程式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方式之一,也是能让消费者安心的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曾表示,基于增程式车电池用量少,增程器与电池组成并联体系,安全性高;内燃机转速调节在最节能的窄范围,热效率高;刹车、下坡过程的能量回收可以节油15%到20%等优势,增程式车是真节能。
所以,增程不仅能够大大降低企业难度,同时也能将利益最大化。比如,帮助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
虽然华为一直对外声称不造车,但是与车企密切合作却是毋庸置疑的,目前与北汽、长安、广汽、小康等传统车企合作造车,同时携手北汽极狐发布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与长安、宁德时代合作推出阿维塔11等新车。华为智选车业务推出赛力斯SF5和问界M5,也在汽车市场取得强烈反响。AITO品牌推出的问界M5和问界M7,前者上市三个月累计销量破万,后者上市4小时订单破2万。华为智选车声名大噪。
目前,华为跟汽车厂商合作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比如说华为旗下的电机,电池管理系统,负责网络连接的T-box等等,华为的贡献度都比较低。
第二种模式,HI模式(HuaweiInside的模式),就是华为的全栈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全栈解决方案来帮助车企做。华为与北汽、长安和广汽的合作就可以算得上HuaweiInside模式,余承东曾透露,HuaweiInside模式只选择三家合作伙伴,因为华为需要定制化适配,投入太大。
第三种模式,华为智选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华为会主导车辆的设计,用户的定义和用户体验的设计等等,同时,也在也会在华为的渠道内进行销售。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问界M5,还有华为智选赛力斯SF5。
从长远的模式来看,华为可以凭借过硬的科技实力和智能技术水平服务车企,但想要真正站稳新能源汽车市场,必然是亲自下场的。因为智能时代,智能驾驶这样的核心技术想必不会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华为手机销量的下滑势必会影响相关技术的使用感受,如果不是华为用户,汽车功能体验或许会打折扣。
古语有云:隔行如隔山。汽车不同于数码消费品,想要真正的在汽车行业走稳,华为还有加倍修炼内功。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