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音箱已经是“昔日美娇娘,今夕黄脸婆”。IDC《中国智能音箱设备市场月度销量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1,483万台,同比下降27.1%,销售额为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2%。
“智能音箱是个鸡肋,已经被我闲置,听歌音质不行,说话指令听不懂。”一名智能音箱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评价道。
从崛起到没落
可能亚马逊也没想到,其在2014年推出的内置Alexa智能语音助手的音箱设备Echo,会打开智能音箱市场的魔法大门,同时也吸引了包括谷歌、苹果、百度、阿里、小米、华为等国内外众多厂商投身其中。
彼时,大家对智能音箱产品有着各种憧憬:智能音箱产品为当时急需找到落地载体的智能语音技术等AI技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落地载体;智能音箱设备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硬件增长赛道,特别是在当时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已经式微但众多厂商(特别是互联网厂商)亦无法入局智能手机市场的背景下;AI技术以及后续带屏智能音箱的出现,其亦被众多互联网公司视为是摆脱智能手机厂商,自己控制新入口的可能,也正是基于此,众多厂商在智能音箱设备上除开天气播报、音乐播放等常规服务外,亦是在智能音箱设备中带来了健身课程、流媒体服务、网络购物、视频通话、家庭监控等功能。
种种期待下,庞大的资金涌入智能音箱赛道,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智能音箱的声势被造起来。鼓动着一批极客、潮玩在智能音箱上投钱,彰显自己的品味。智能音箱市场也一路从2016年的600万台暴增至2019年的1.47亿台。
若智能音箱能够一直被喜爱,那它说不定真的能够成为划时代的产品。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新冠疫情和战争的爆发,让智能音箱市场蒙上一层阴影。
在经历2018年和2019年带来的高增狂热之后,智能音箱市场并未如诸多机构预期的那样保持持续的高增长,反而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增长停滞期乃至是走起了增速下坡路,这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来自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总出货量为3530万台,同比下降5%;国内市场,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音箱设备市场月度销量跟踪报告》则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1483万台,同比下降27.1%,销售额为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2%。
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国内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也仅为575万台,同比下降26.2%。这已经是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连续三个季度以20%以上的速度下滑。
Omdia发布的数据就显示:2021-2026年北美地区智能音箱年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仅有1.3%,其中亚马逊智能音箱的年复合增长率跌至负数,谷歌也仅有0.2%。
无情抛弃
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亚马逊坐不住了。
受限于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收紧、流量下滑、业绩表现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亚马逊的市值已经备受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亚马逊也不得不开始“勒紧裤腰带”,继宣布缩减招聘规模以控制员工数量后,近日有消息源透露,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正在牵头进行成本削减评估,并计划砍掉尚未盈利的业务。其中就包括其智能音箱业务,Alexa。
据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的分析数据显示,亚马逊每售出一台Alexa设备都会损失数美元。其中以Echo Dot为例,其物料成本约31美元,但这并未包括管理费、运费,以及其他费用,但这款常规售价为50美元的智能音箱产品,在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以29美元的特价促销。
而与亚马逊曾为智能音箱劲敌的谷歌,在去年就停售了其智能音箱产品Home Mini。根据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统计,谷歌小型音箱的出货量占到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的五分之一,Home Mini在全球出货量达230万。
苹果也在2021年3月突然宣布停产才仅仅问世不到4年的其初代HomePod,自此将智能音箱产品线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更高性价比的HomePod mini……
据公开数据显示,智能音箱品牌由2018年的32家品牌增长至2020年的42家后,在2021年上半年回落到34家。就连行业开拓者叮咚音箱,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哀其不争
科技行业中有一个著名理念——“技术成熟度曲线”(TheHypeCycle),当科技诞生迎来期望高峰后,必将出现低谷时期,之后伴随新技术突破,走过产品的创新周期,将再次迎来高需求的换机增长期。和智能手机、PC与平板市场一样,智能音箱市场目前也在经历这一规律。
一开始,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智能音箱从无屏向有屏、从入门普及机型向众多产品形态演进,并且融入了家庭场景,更加贴近用户日常生活中高频且刚需的交互体验需求。
但是后来,厂商们的宣传被种种现实问题戳破。用户在使用智能音箱时仍然需要语音唤醒,再通过"关键词+命令"来使用智能家居产品,这意味着智能音箱缺乏主动服务的能力,且智能音箱无法理解复杂的语言场景,只能实现播放音乐、讲故事、查看天气等简单的功能。厂商们宣传中的未来高科技场景并未被智能音箱带到现实。
另外,智能音箱自创造以来就缺乏刚需属性。用户在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可能花几百元买一个放置在家里,用它听听音乐,播放一下天气预报,感受一下语言控制,到也无所谓乃至可以说是一个时髦的事情;但在经济下行、预期不景气的现实下,收缩对非必要产品的支出,会是许多人的选择。这从智能音箱自2020年开始就进入增速哑火期,也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由于过多玩家的涌入和产品创新周期进入下行,智能音箱市场爆发激烈的价格战。几乎所有厂商在智能音箱硬件上都是亏钱的存在。但显然的是,这种持续的亏损,于厂商而言是难以接受、难以持续的。
当硬件难赚钱,厂商们自然也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智能音箱的灵魂——系统软件上去,想要做的是复制他们在互联网上惯用的“硬件赔钱、服务赚钱”套路。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智能音箱产品从原来的没有广告变成了有广告并且还无孔不入、从原来听音乐、看视频只需要在手机端购买了会员即可,变为了需要在智能音箱上单独购买会员,等等神操作带给用户的不仅是体验的迅速变差,更是使用成本的提升,更何况还有众多智能音箱的智能化,也多少有些名不符实,并没有厂商宣传的那么美好——用户的语言指令、并不能进行识别于执行。
此外,智能音箱的“智能”优势也被其他产品所复制。在智能音箱之后,许多家电厂商也推出了各种智能电视以及与智能音箱功能类似的带屏家电设备,诸如带屏幕的智能冰箱等,来与智能音箱争夺家庭地位。同样都是入口,消费者肯定会选择刚需属性更强的冰箱、电视等。
种种原因下,智能音箱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价格战导致厂商不赚钱,厂商不赚钱导致没钱投入创新研发,没钱投入创新研发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加剧导致产品之间只能靠价格战来竞争……现在,头部玩家纷纷撤离,智能音箱也不再是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或许它也会像量子点电视一样,作为人类技术发展上走出的“歪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