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深圳大学郭德英教授创立“宇龙通信”。身为通信领域的专业人才,郭德英带领公司在BP机时代就崭露头角,仅用三年就量产了搭载国产操作系统的BP机,一跃成为国内顶尖BP机厂商。
2003年,嗅到行业变革气息的酷派,与联通合作推出“酷派688手机”,正式进军手机市场。其首发的彩色电阻触控屏幕,在当时堪称“黑科技”。凭借联通强大的运营商渠道,酷派开启疯狂扩张之路。2004年,酷派首发全球第一款双卡双待手机“酷派828”,并在年底成功在港交所上市,销售额在2007年突破10亿大关,风光无限。
然而,2007年国内通信行业进入3G时代,2008年工信部对运营商洗牌,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使得手机品牌不得不压价,酷派利润严重折损,首次出现负增长,亏损7600万港元。
面对危机,郭德英果断决策,全力研发当时市场占比仅4%的Android系统。2010年,酷派推出首款3G安卓智能手机“酷派N930”,并加入“充话费送手机”行列,凭借出色性能和亲民价格,酷派迅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5亿元,迎来“第二春”,并在2013年与华为、中兴、联想形成“中华酷联”四足鼎立的局面。
但好景不长,2014年工信部勒令三大运营商削减营销费用并取消购机补贴,“中华酷联”遭受重创。酷派试图通过线上“酷派大神”和线下“ivvi”品牌突围。“大神F1”推出后迅速爆火,2014年5月,酷派在国内4G手机市场力压苹果、三星,成为国产手机第一品牌。但雷军的红米手机强势崛起,阻挡了酷派的扩张步伐。
为应对竞争,2015年酷派与360合作成立“奇酷手机”,却因将大神品牌让渡给360,导致自身对品牌把控力减弱。合作不顺后,郭德英将部分股权卖给贾跃亭,引发360不满,最终酷派股权几经变动,“名存实亡”。2016年,郭德英将剩余股权卖给乐视,2017年乐视债务危机爆发,酷派彻底陷入困境。
2017年,酷派老员工蒋超接手烂摊子,积极拉拢投资,在海外低端市场积蓄力量。2021年,酷派重新回归国内市场,但推出的多是联发科G85、天玑900等低端手机。2023年,酷派再次宣布回归,甚至做起功能机生意。由于手机业务复苏艰难,2023年下半年,酷派掌舵人陈家俊加码数字货币业务,截至2024年上半年,加密货币业务收入和租金收入分别占公司收入的16.3%和17.2%。
如今,2025年酷派再次盈利并获得复牌上市机会,却已不再售卖手机。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转变,让人感慨万千。酷派的沉浮是国产手机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是彻底告别手机业务专注新兴领域,还是会有重回手机赛道的可能,市场正拭目以待。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