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罗永浩在新浪平台发布微博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此后双方就西贝是否是预制菜、西贝晒“罗永浩(同款)菜单”是否合法等方面进行唇枪舌战。期间,罗永浩对吉祥馄饨、朱光玉火锅、霸蛮牛肉粉等声援西贝的餐饮品牌,进行了点名。14日晚,有截图流出称贾国龙称呼罗永浩为“网络黑社会”,再次点燃双方的战火。
15日,尽管西贝在其官方微博发布道歉信,表示将调整工艺,将中央厨房的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加工,以适配用户的期待,但罗永浩对此再度进行抨击,并且重新将话题的落点放到预制菜与消费者的知情权问题上……
2022年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近35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高速年增长率,2025年或将突破8000亿元。因此在当时就有厨电企业加注预制菜行业,但是为什么多年来,预制菜与厨电的适配度依旧停滞不前,并没有达到当初厨电企业借力预制菜东风的预期呢?
1、预制菜定义宽泛,接受度低,发展慢
针对预制菜,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通知,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通知》指出,速冻食品、方便面、自热米饭、香肠火腿、馒头烧饼、热狗汉堡、便利店里的冷藏沙拉等,都不算预制菜。罐头鸡汤、罐头蘑菇、罐头青豆等菜肴配料不算预制菜。超市供应的净菜、果切、切丝切片的肉丝肉排等也不属于预制菜。并明确,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后,分发到食堂或餐饮连锁店的半成品或菜肴,也不算预制菜。
最典型的莫过于这次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罗永浩晒出的图片显示,西贝天然派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椒麻鸡、小牛焖饭牛肉包保质期长达9个月,需-18℃冷冻储存,这与不少消费者的刻板印象不谋而合:预制菜就是“长保质期(含防腐剂)、没营养、失风味”的不健康食品。
但事实并非如此:预制菜普遍不添加防腐剂,且按保质期划分,除了冷冻长保品类,还有2-7天保质期的冷藏短保品类。可公众类似的认知误区还有很多,直接导致预制菜行业增速不及预期。据艾媒咨询数据,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6173亿元,同比增长27.3%——这一数字与此前“突破8000亿元”的预期相去甚远。
消费者接受度低、行业发展未达预期、口碑持续承压,这些问题不仅拖累了预制菜自身的扩张节奏,也让本可协同发展的厨电行业受波及——二者本可围绕“便捷烹饪”形成互补,却因预制菜的市场信任度不足,联动效应远不如初期设想的紧密。
2、厨电智能化,烹饪无需“预”植入
疫情后,预制菜曾短暂带动厨电风潮,不过当时的热度主要集中在炒菜机品类,对厨电行业的拉动局限于单一赛道。但这股趋势也让不少厨电企业嗅到机遇:2022年9月,容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格兰仕主办成立“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更在其发布会上明确,预制菜从工业化生产到消费端复热,都离不开智能烹饪设备的支撑;同年,格力成立预制菜装备科技公司,格兰仕也推出行业首台预制菜微波炉,彼时厨电与预制菜的联动看似前景明朗。
但近两年,二者的联动声量显著降温,除了预制菜本身的问题,核心原因在于厨电智能化的升级方向,逐渐跳出了“依赖预制菜”的框架——智能厨电不再需要通过“预制内容植入”对烹饪的菜品和过程进行绑定,而是转向更开放、更灵活的全场景烹饪解决方案。
一方面,智能厨电的核心目标从“适配预制菜”转向“打通烹饪全链路”。以老板电器为例,其在数字厨电进程中明确提出,从“硬件公司”转型为“硬软实力兼备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构建出包含硬件、软件、内容、生态为一体的烹饪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在烹饪链路中,预制菜只是众多烹饪选项之一,且因自身口碑争议,并非最优解;与之并列的,还有切配上门、净菜供应等服务——这些在叮咚、盒马等平台已形成成熟业态,更契合当下消费者对新鲜和健康的需求,进一步稀释了预制菜在智能厨电场景中的权重。
另一方面,AI大模型的引入让智能厨电实现“去预制化”烹饪。此前,厨电多为孤立硬件,菜单功能固定(如微波炉的预设加热程序),若要适配新场景只能依赖“植入新内容”;而头部厨电企业引入AI大模型后,设备可实时联网更新数据、动态调整烹饪方案:用户无需依赖预制菜或预设菜单,哪怕手边只有随机食材,厨电也能依托AI数据匹配最佳烹饪方式,甚至复刻未接触过的菜品。这种“用户有什么,厨电就能提供什么”的灵活模式,彻底打破了智能厨电与预制菜的绑定逻辑,二者的关联性自然随之弱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公开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很明显,当下预制菜赛道无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法律法规层面,都正在摒弃模糊地带,试图构建起更清晰、严谨的规范体系。更能逐步驱散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误区,为提升大众对预制菜品类的接纳度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智能厨电或许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与预制菜重塑链接的契机。借助智能厨电的无限扩容的意见操作程序,预制菜完全可以在“方便快捷、健康卫生”的基础上实现风味的标准化,轻松还原最佳口感,让智能厨电与预制菜从过去“简单加热”的浅层关联,转向“提升品质”的深度绑定,共同推动厨房生态朝着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