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氮气保鲜技术”中的制氮设备,前者被广泛运用于远洋科考、洲际运输等长途运输领域,而后者则被装在了方太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上。其原理就是利用氮气的惰性气体特征来抑制果蔬呼吸,通过主动制氮营造黄金氮氧比,将食材的营养与风味封存。
现场,方太为观众展现了荔枝在不同冰箱冷藏之后的变化。在传统冰箱中,新鲜荔枝冷藏一般可以保存2-3天,随后荔枝果皮开始变黑,到第7天时,黑斑几乎布满了大半个荔枝。但是在方太冰箱中,前7天荔枝依旧新鲜如初,即便到了第14天,荔枝果皮也只出现了小部分褐色。
这不禁令人深思,同样作为冰箱的“保鲜技术”,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冰箱保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冰箱保鲜只是为了延长保质期?
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就已懂得,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食品不容易腐败,这也是冰箱的工作原理。
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大量食物的浪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浪费食物高达10.5亿吨,其中,家庭层面是浪费的重灾区,占比高达60%。
深入探究发现,传统保鲜技术的局限是造成家庭端高损耗的关键推手之一。食材在不当存储环境下(如氧气浓度过高),会加速呼吸作用、氧化变质,导致水分流失、营养降解、风味消散。
这是传统冰箱保鲜技术普遍存在的痛点。尽管距离首台国产冰箱面世已近70年,冰箱保鲜技术也经历了控温、控湿、控氧三个阶段。但不管是现行的GB/T 8059冰箱标准,还是普遍的大众认知,关注的几乎都是“保鲜的时长”,冰箱的存在似乎仅仅是为了“延长保质期”。
从需求上来看,在过去确实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消费需求。但是,伴随着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升,越发追求健康与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对冰箱也寄予更高的期待。比如,当喜爱的奇异果、荔枝等水果放入冰箱后,如何才能长时间锁鲜?当钟爱的深海鳕鱼和进口牛排在冰箱存放一夜后,如何保证口感不变?又比如,住在近郊的一家五口周末采购大量食材囤在冰箱内,如何满足他们既要求冰箱有“藏纳山海”的大容积,又能保留住原鲜的风味与口感。
显然,对于他们来说,传统冰箱能用,但已经不够用。
雷军说,哪里有用户的痛点,哪里就有创业者的机会。同样,痛点也是科技迭代的机会点。
为此,方太深入走访数万名高净值用户和高端设计师,观察分析420多个生活场景,联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谢晶教授团队,全面分析研究95%以上的各类日常食材的黄金营养期。
历时4年攻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方太成功将远洋科考领域使用的保鲜技术引入家用冰箱,推出了“远洋级氮气保鲜科技”,完成了一场对家庭保鲜本质的深度重构。
和大家说个冷知识,其实新鲜果蔬采摘后仍在代谢,即便储存在冰箱里,仍然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营养。所以,即使食材表面看起来“新鲜”,但其营养价值已经大打折扣。
主要是因为维生素(尤其是热敏、氧敏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类黄酮)、糖分、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低温、有氧环境下仍会通过呼吸作用、酶促反应和缓慢氧化持续降解、消耗或转化。
而传统冰箱保鲜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降低温湿度和控制氧气含量,降低微生物(细菌、霉菌)的繁殖速度和食材自身的酶活性、减少水分蒸发或避免冷凝、减缓需氧微生物生长和部分氧化反应。
由此可见,传统保鲜技术定义的“保鲜”更接近于“保质”——保证在安全期内食用不会致病。它解决的是“食材保鲜时长”,对抗的是“食材腐败变质”。而对于营养品质(水分、VC、花青素、糖分等)和感官品质(风味、口感、质地等)的快速衰减问题,未能解决。
换句话说,传统保鲜标准已不适配高品质生活要求。
那如何才能解决营养流失和口感等问题呢?从原理上来看,其实就是降低食材内部代谢与氧化。从实现的路径来看,可以通过营造一个精准的“高氮低氧”环境来抑制果蔬呼吸,防止营养被消耗。
这正是方太“远洋级氮气保鲜科技”的工作原理。而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在冰箱里制氮是第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是如何精准控制氮氧比,因为氮气浓度过高会引发厌氧反应滋生细菌,过低则保鲜效果不佳。
最终,方太通过高压气泵和分子筛技术,打造了氮气发生装置,将氮气注入保鲜舱,精准控制“黄金氮氧比”,实现高氮低氧的保存环境,有效抑制了食材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所的检测报告显示:方太冰箱在氮气保鲜舱内保存168小时(7天),罗马生菜维C保有率为91.2%,失重率为8.6%;樱桃坏果率仅为2.8%,保鲜效果远超市场中主流冰箱的水平。
这也是方太冰箱保鲜科技与传统冰箱保鲜技术的本质区别,方太远洋级氮气保鲜科技实现了从“保不坏”到“锁营养、留原鲜”的跨越,将保鲜的价值内涵从“延长保质期”跃升至“最大化留存食材原生营养与巅峰风味”,为家庭健康饮食提供了更高标准的保鲜解决方案。
2025年3月,这项创新率先获得了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领先”认证。三个月后再下一城,方太冰箱氮气保鲜科技成功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的严格测试,获得莱茵认证证书,这也是莱茵首个关于家用冰箱保鲜技术与保鲜效果方面的认证。两项重磅认证接踵而至,彰显了方太在保鲜领域建立的技术壁垒与影响力。
构建健康储鲜生活新范式
方太冰储产品线总经理李健曾说,“我们想做一台顶级冰箱”。所以,我们看到了“远洋级氮气保鲜科技”的横空出世。但是对于方太冰箱来说,远不止于此。
为了提升产品的工艺设计,方太找来世界顶级奢华冰箱及家用电器设计师Arman Emami联合设计;为了还原冷冻食材原鲜形态、方太独创了原鲜解冻科技;不可思议的是,方太找到了全嵌、容积、保温“不可能三角”的绝佳平衡点,实现508L超大容积的同时,与橱柜近乎无缝贴合……
正是这样一款产品,上市仅三年就从Miele、ASKO、Liebherr、Bosch等一众老牌顶级冰箱产品中突围,斩获2025iF设计金奖,成为唯一摘得该项殊荣的冰箱产品,被评委评价为“真正诠释了‘小巧亦非凡’之妙”。
保鲜的本质,在于对食材生命力的守护——最大限度保留其天然营养与风味,这是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饮食需求的根基。
基于对用户高品质生活的深度洞察,方太在2023年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定位——“高端全场景厨电”,希望通过打通洗、烹、储三大核心场景,构建一个完整的厨房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中,冰箱具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意义,它是储鲜场景的核心,是高端厨房生态的第一公里,已超越简单的储存与防腐工具,升华为保障烹饪与饮食品质、提升厨居体验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后续环节的起点高度,只有源头足够新鲜,美味与健康才有保证。
这也是为何人们常说,不时不食,活烹现吃,新鲜食材承载着风味与营养的巅峰价值,是成就好滋味与高营养饮食的绝对前提。正是如此,方太以独创的远洋级氮气保鲜科技,颠覆家庭保鲜“被动防腐”的传统逻辑,转而聚焦对食材内在生命力与营养价值的主动管理,为当代家庭重构健康储鲜新范式,让高品质生活抵达千家万户。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