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对以旧换新经营主体及消费者进行了严厉的告诫:骗补套补者,必将付出沉重代价,不仅面临经济处罚,更可能身陷法律漩涡。
以旧换新成绩斐然
自2024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之后,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发改环资〔2024〕1104号)的通知,其中提到本轮以旧换新会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央加力支持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产品实现销售量62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超2600亿元。并且,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超1万亿元,创下历年新高。
因而,国家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对于品质生活的消费需求,在以旧换新政策延续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畴,极大地拓展了政策的覆盖面,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
事实证明也对这一思路进行了论证,消费者对于家电以旧换新的消费热情依旧高涨——2025年1月至4月,超过3400万名消费者参加了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活动,累计购买了超过5100万台家电产品,带动销售1745亿元。
7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品质消费走进千家万户。消费品“以旧换新”,帮助大家换出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品质生活。自去年9月至今,限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上半年,包括家电和新能源车在内,以旧换新共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恶意骗补事件频出
然而,早在2024年,国补实施过程中就已暴露出套取国补的问题,主要通过两个路径。
其一为黄牛行为,他们利用各省政策差异,在手机和数码产品等小体积商品上进行地域性套补。去年,京东、天猫等企业及各大品牌手机店纷纷要求现场激活签收,网络也曾传言套取国补将面临严厉惩罚,有黄牛当天收货隔天便被逮捕。伴随着2025年全国数码产品优惠政策趋同,此类黄牛跨区域套补现象得到较好遏制。
其二是商家行为,部分商家通过制造虚假订单,或抬高价格等手段套取国家补贴。2024年10月,政策落地不久,湖北便开出罚单,发布《省商务厅关于取消宜昌蓝之星电脑有限公司等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实施企业资格的公告》,剥夺了多家企业以旧换新的资格。
即便如此,政策收紧与处罚未能完全杜绝此类行为。2025年,在社交平台搜索就可以发现,黄牛群中仍存在相关违法行为。有消息称,今年6月1日江苏因骗补问题暂停以旧换新,改为申领制。随后,广东、广西、河南和湖南等多地也陆续跟进,暂停原有以旧换新模式,改推申领制度,但目前尚不确定能否有效遏制骗补行为。
以旧换新政策本是激活消费、惠及民生、助力产业的多方利好举措,国家投入的真金白银,理应为消费者换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为市场注入健康活力。但恶意套补的歪风,让政策红利变味走样,既损害公共利益,也挫伤市场信心。
唯有国家持续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筑牢制度防线,让骗补者无空可钻、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守住政策初衷,让以旧换新真正发挥促消费、惠民生的核心价值,让每一分补贴都用在刀刃上。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